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67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63/R
邮发代号: 6-18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出版周期:月刊
-
抗癫(癎)药物不良反应: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抗癫(癎)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抗癫(癎)发作效应共存而有害的药理反应.一般发生于剂量过大、血药浓度超过治疗范围时,亦可出现于任何剂量范围内.急性不良反应多系与药物剂量无关的特异性体质所致,慢性不良反应则与药物蓄积有关;轻微不良反应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严重者则可危及生命.......
作者:王学峰 刊期: 2011- 04
-
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1例颅内多发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两次手术标本进行观察,通过复习文献分析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男性患者,48岁.因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肿瘤卒中而行右侧额颞叶肿瘤切除术.两次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表现不一:首次右侧额叶病灶表现为异型性上皮样肿瘤细胞围绕毛......
作者:王娟;宋坤;周金宝;朱海青 刊期: 2011- 04
-
进行性记忆力减退睡眠增多
病历摘要关键词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显微镜榆查;肾小球肾炎;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7岁.主因进行性记忆力减退、睡眠增多,伴有头晕、头痛2月余,于2011年2月12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2010年12月2日)夜间起床时摔倒,意识清楚,伴四肢乏力,可行走,无肢体抽搐或外伤;此后持续头晕伴天旋地转感,同时伴有全头部胀痛,以顶枕部显著,无视物模糊、肢体乏力,无恶心、呕吐、耳鸣、心悸......
作者:邰宏飞;卢强;崔丽英;李菁;黄颜;毛晨辉;郭玉璞 刊期: 2011- 04
-
抗癫(癎)药物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几乎所有抗癫(癎)药物(AEDs)都是针对细胞膜或突触膜上钠、钾、钙离子通道,以及参与信号转导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等而发挥抗癫(癎)作用.细胞膜是人体基本功能单位,抗癫(癎)药物在通过细胞膜离子通道发挥抗癫(癎)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影响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从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则是抗癫(癎)药物为重要的不良反应之一.......
作者:周春雷;王学峰 刊期: 2011- 04
-
新型抗癫(癎)药物在我国的应用
癫(癎)的治疗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过去的10余年中,有许多新药在中国上市并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国内治疗癫(癎)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耐药性癫(癎)的治疗.理想的抗癫(癎)药物(AEDs)一般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1)比一线传统抗癫(癎)药物疗效更佳.(2)无严重不良反应.(3)无明显耐药性.(4)呈线性药代动力学,吸收迅速,清除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低.(5)能够迅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
作者:马晓娟;王学峰 刊期: 2011- 04
-
抗癫(癎)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抗癫(癎)药物(AEDs)对血液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几乎均有影响,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以及血小板黏附或聚集障碍、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淋巴瘤样改变、短暂性纯红细胞发育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平均红细胞压积(HCT)增加、大红细胞症、溶血性贫血、凝血因子减少、出凝血时间延长等.这些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查各项血清学指标均于正常值范围,且停药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仅少数病例再度服药后会有血清学......
作者:李国良;刘杰 刊期: 2011- 04
-
抗癫(癎)药物对内分泌系统及妊娠的影响
疾病状态的药物干预是内科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癫(癎)这一慢性脑疾病而言,由于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故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自Isoj(a)rvi[1]报告丙戊酸(VPA)可引起女性癫痢患者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失凋后,有关抗癫(癎)药物(AEDs)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即成为癫(癎)药物治疗研究的焦点.......
作者:周列民 刊期: 2011- 04
-
抗癫(癎)药物性脑病
许多抗癫(癎)药物(AEDs)在治疗过程中均可诱发与治疗药物相关的脑病,此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甚者可导致死亡.各种抗癫(癎)药物导致脑病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特点表现为:(1)反应迟钝.(2)精神迟滞甚至恍惚.(3)意识障碍.(4)无诱发因素的癫(癎)发作显著增加.(5)脑电图背景活动变慢,棘波发放增多.(6)减药或停药后症状及脑电图异常电活动迅速减轻或消失.......
作者:孙红斌;王晓平 刊期: 2011- 04
-
抗癫(癎)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
癫(癎)(epilepsy)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约为0.70%,全球范围内约有5000万例癫(癎)患者[1].目前,抗癫(癎)药物(AEDs)仍是有效控制癫(癎)发作的主要手段,临床常用抗癫(癎)药物主要包括丙戊酸(VPA)、苯巴比妥(PB)、地西泮(DZP)、托吡酯(TPM)、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苯妥英(PHT)、卡马西平(CBZ)、加巴......
作者:王唯;楚兰 刊期: 2011- 04
-
唑尼沙胺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唑尼沙胺分散片添加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120例)或对照组(120例).回顾性基线期(12周)后,予初始剂量唑尼沙胺或安慰剂100mg/次,1次/d,3周内递增至100mg/次,3次/d;分别在治疗第0、2、4、8和16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16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
作者:张丽娜;刘雅婧;丁成赟;史树贵;林卫红;陈涛;孙红斌;徐运;董万利;陈启光;陈炳为;陈阳美 刊期: 2011- 04
动态资讯
- 1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病理学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 2 非典型性脑膜瘤
- 3 脑血管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 4 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疗效及技术探讨
- 5 诱导型多能干细胞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作用
- 6 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志和影像学检查
- 7 西咪替丁与甲氧氯普胺不宜同时服用
- 8 视辐射重建对前颞叶切除术视野的保护研究
- 9 后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10 蛋白质组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价值及前景
-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若干基础研究进展
- 12 生物胶卡氮芥混合剂局部缓释化疗治疗胶质瘤
- 13 非优势横窦回流异常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12例临床分析
- 14 发作性睡病免疫学机制
- 15 右手活动笨拙2年进食障碍步态异常肢体不自主运动1年
- 16 颅颈交界区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 17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研究进展
- 18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9 MRI阴性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分析
- 20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