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67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63/R

邮发代号: 6-18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6期文章
  •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干预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缺血时间2h.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常温时大鼠脑温控制于36.5℃~37.5℃,肛温为35.9℃~36.9℃;亚低温时脑温维持于32.5℃~33.5℃,肛温为32.2......

    作者:刘昌云;陈龙飞;许国英;张志坚;郑安;黄华品 刊期: 2005- 06

  •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有肢体抖动的临床表现,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行全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

    作者:余刚;姜卫剑;杜彬;王莉;秦新月 刊期: 2005- 06

  • 无脑白质影像学改变的晚发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目的分析3例脑白质影像学无改变的晚发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学改变特点,总结其特征表现和诊断规律.方法3例均为男性婴儿,月龄分别为20个月、27个月和28个月.均于出生后15~21个月出现运动发育停滞和倒退,以下肢运动障碍为主,表现有锥体柬征.收入院后予以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头部MRI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结果(1)体格检查:例1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降低;双膝腱......

    作者:张巍;姚生;常杏芝;袁云 刊期: 2005- 06

  • 阿司匹林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3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阿司匹林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干预对二者表达的影响.结果......

    作者:刘爽;李义召;边红 刊期: 2005- 06

  • 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与c-myc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过程中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MIBP1)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从孕16d胚胎鼠脑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以专用培养基IMDM(含有B27添加剂,重组人上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L-谷氨酸和黄体酮)进行培养.应用胶原及含10%胎牛血清、抗生素的分化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方向分化,第1天细胞贴壁启动分化,第7天明显分化......

    作者:孙立军;张文治;只达石;黄楹;苏心;黄慧玲 刊期: 2005- 06

  • 脑梗死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之前的针对性筛选检查手段,目前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笔者采用双功能彩色超声(colordupleximaging,CD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技术对颅内及颅外动脉血管进行同步超声检测,以提示病变部位及程度,并了解颅内外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进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伟;于德林 刊期: 2005- 06

  • 盐酸噻氯匹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脑缺血是临床常见且预后不良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使脑血管完全、不完全阻塞或引起供血量不足而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时,将引起脑组织缺血性病变,甚至坏死.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噻氯匹啶是噻吩吡啶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笔者采用与血小板......

    作者:郭仕峰;王维亭 刊期: 2005- 06

  • 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微量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

    脑梗死伴发的颅内微量出血(intracerebralmicrobleeds,IMBs)多因微小血管壁病变血液自血管壁漏出所致.此类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可于MRI扫描时显示有形态学改变,与高龄、高血压、血管淀粉样变,以及既往是否存在缺血性损害有关[1-6].笔者对我院100例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影像学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对颅内微量出血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吉凤;王世民;韩彤 刊期: 2005- 06

  • 神经干细胞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之一,而神经干细胞尤其是成年哺乳动物脑组织中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成为20世纪后10余年神经生物学领域为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具有非常广阔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研究的焦点.本文拟就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荆峰;冯世庆 刊期: 2005- 06

  •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1993年Askanais等[1]在研究包涵体肌炎的过程中首先提出的一组以肌纤维内出现异常管丝状包涵体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由于家族性和缺乏炎性细胞浸润而不同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多在成年发病,以缓慢发展的四肢无力和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近年相继发现许多具有隐性和显性遗传特点的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其基因和蛋白性质逐渐被阐明,改变了一些疾病的传统分类.现将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

    作者:高云鹰;王朝霞;张巍;袁云 刊期: 20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