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67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63/R

邮发代号: 6-18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第11期文章
  • 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脑梗死(COPD组)患者发病不同阶段(入院时、治疗第14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与单纯急性脑梗死(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NIHSS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

    作者:张守娟;韩延昭;毕青松;刘希鹏;崔书君 刊期: 2015- 11

  •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调脂效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调脂效果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9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和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变化.结果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

    作者:徐庶;吴秋义;郭刚;丁新生 刊期: 2015- 11

  •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一例

    患者女性,69岁.主因发作性四肢抽搐、呼之不应2d,于2014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d无任何诱因突然抽搐,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15min,共发作3次,发作间期不能与他人交流.急诊时曾静脉注射地西泮10mg.既往有脑出血病史,遗留左侧中枢性偏瘫.入院时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岛叶与外囊、半卵圆中心出血后软化灶形成,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多发微出......

    作者:张蕾;杨淑;符浩;丁里 刊期: 2015- 11

  • 药物难治性癫(痫)大脑半球手术治疗的预后

    半球切除术和半球离断术是儿童和青少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有大脑半球损伤者,其原因为先天性(如皮质发育畸形)、获得性(如围生期脑梗死)或进行性疾病(如Rasmussen脑炎).此种治疗方法客观的是选择性病例发作消失率可达80%,此外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预后均良好.......

    作者:王薇薇;吴逊 刊期: 2015- 11

  • 胶质瘤IDH1和IDH2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异柠檬酸脱氢酶1和2(IDH1/2)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IDH1/2基因突变改变蛋白酶功能、消耗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从而产生致癌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羟基戊二酸在细胞内蓄积可引起一系列下游效应并终导致上述胶质瘤发生.IDH1/2基因突变及伴发的其......

    作者:张姗姗;于林 刊期: 2015- 11

  • 重视癫(痫)持续状态的脑电图监测

    癫(痫)持续状态(SE)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1-2].脑电图(EEG)为其常规检测技术,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EFNS)[1]和美国神经重症学会(NCS)[2]均推荐在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截至2013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我国仅有33%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配有视频脑电图监测设备[3].显然,这些仪器设备的配置远远不够,相关工作的开展任......

    作者:宿英英 刊期: 2015- 11

  • 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院前处理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持续状态中为严重的类型,若不及时处理,患者可因发作时间过长而发生不可逆性脑损伤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病死率较高.因此,院前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田飞;石向群;宿英英 刊期: 2015- 11

  •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与脑电图判读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征繁多,目前尚缺乏公认的定义,明确诊断较为困难.脑电图是诊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必不可少的工具,已有学者建立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诊断标准,但脑电图的判读具有主观性且大多数患者的脑电图变化缺乏特异性.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临床症状与相应的脑电图特征,同时观察二者对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反应,是诊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理想方法.......

    作者:康晓刚;江文 刊期: 2015- 11

  • 麻醉药物联合低温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虽为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有效控制发作,只能选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低温治疗不仅可以终止癫(痫)发作,尚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麻醉药物联合低温治疗终止癫(痫)持续状态的良好效果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本文拟对其麻醉药物剂量、低温施用时机、温度、具体方法,以及联合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等进行概述,以使更多临床医师了解此项治疗措施的机制和应用方法.......

    作者:任国平;宿英英 刊期: 2015- 11

  • 癫(痫)持续状态病理学研究进展

    癫(痫)持续状态为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急危重症,其引起的脑损伤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从癫(痫)持续状态诱发的脑组织病理改变角度结合分子水平加以研究,有望揭示其脑损伤机制,为探索癫(痫)持续状态新的预测与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乐;毕方方;舒怡;唐薇婷;杨铭 刊期: 201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