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67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63/R
邮发代号: 6-18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表现为鼻出血的创伤性颈动脉损伤的治疗体会
回顾分析5例头面部外伤后鼻出血的创伤性颈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例颌内动脉分支损伤,以聚乙烯醇颗粒及明胶海绵栓塞;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并蝶窦腔内假性动脉瘤形成,球囊闭塞瘘口和颈内动脉,再于后交通动脉近心端手术夹闭颈内动脉;1例颈内动脉自床突段闭塞,采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主干;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末段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结合液态胶栓塞.术后无一例鼻出血复发.头面部外伤后鼻......
作者:饶海承;于如同;郝倩;高卫丰;顾彬;高山;何培武;石祥飞 刊期: 2013- 09
-
入院时意识清醒脑出血患者90天时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入院时意识清醒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90d时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h内入院且适宜内科保守治疗的2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性别、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临床特征,以发病90d时生存或死亡、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或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包括死亡或重残)为结局判断终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意识清醒......
作者:甄志刚;高志红;张生;汪立燕;王晋朝;黄一宁 刊期: 2013- 09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观察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14d后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46/50),高于奥扎格雷钠单药治疗组的66%(33/50;x2=10.780,P=0.029);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但联合治疗组[(8.21+3.58)分]优于奥扎格雷单药治疗组[(14.60±4.39)分;t=7.976,P=0.......
作者:孙瑞兴;于秋晶 刊期: 2013- 09
-
血清炎性因子联合NIHSS评分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对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变化,并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梗死灶体积将患者分为大型(>10cm3)、中型(5~10cm3)和小型(<5cm3)共3......
作者:喻恒;龙崇荣;王亮 刊期: 2013- 09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流分级的研究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或狭窄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分级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24h对狭窄或闭塞的大脑中动脉进行脑缺血溶栓血流(TIBI)分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溶栓治疗后24h大脑中动脉TIBI分级与NIHS......
作者:周陈;张佩兰 刊期: 2013- 09
-
以双侧交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表现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一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发作性肢体无力1周、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活动不利6h,2011年7月24日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抖动、无抽搐,发作约5min后缓解,无头痛、头晕,无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伴随症状与体征.此后逐渐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抖动,症状和发作时间同右侧;共发作7次,双侧肢体交替出现,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入院前6h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不利、上肢不能持物、行走困......
作者:吉凤;徐小林 刊期: 2013- 09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研究进展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可发生于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以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生.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以及精神异常、癫癎发作、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临床过程可轻可重,可以为单相型、复发型和多相型.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累及灰质、白质和脊髓的脱髓鞘病灶,双侧均可受累,部分病灶伴强化.诊断标准要求多灶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和存在脑病症状.鉴别诊断包括病......
作者:刘峥;董会卿 刊期: 2013- 09
-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严重性、持续性疼痛,具有与伤害感受性疼痛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费时且效率低.近年来,用于筛查与评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量表被陆续开发并验证,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与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工具,这些量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向军 刊期: 2013- 09
-
Contribution of interleukin-1beta in neuropathic pain
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和周围敏化过程,此为其特征性病理变化.IL-1β是介导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炎性因子,其活化受到其他炎性因子的调控,如趋化细胞因子配体2(C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等.本文简要概述IL-1β在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GUO Wei 刊期: 2013- 09
-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头面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为躯体感觉系统病变或疾病直接导致的疼痛,其中头面部常见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其疼痛性质多呈刀割样、烧灼样、过电样,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等临床特征.偏头痛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畏嗅,活动后症状加重;慢性每日头痛包括慢性偏头痛、慢性紧张型头痛、新发持续每日头痛等,每月头痛时间超过15天,持......
作者:董钊;于生元 刊期: 2013- 09
动态资讯
- 1 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测定在儿童局灶性癫(癎)治疗中的应用
- 2 钛金属板修补颅骨缺损的技术改进
- 3 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疗效与预后观察
- 4 血凝酶联合氨甲苯酸治疗基底节出血临床观察
- 5 两种巴曲酶制剂的区别
- 6 经额穿刺治疗颅内深部血肿临床分析
- 7 应重视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研究
- 8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 9 十年来我国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进展:肌电图与脑诱发电位
- 10 Ki-67抗原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增殖活性及侵袭性关系的研究
- 11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前诊断
- 12 药物难治性癫(痫)大脑半球手术治疗的预后
- 13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治疗发展史
- 14 脑小血管病病理生理学概念研究进展
- 15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诊断进展
- 16 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 17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新循证医学证据
- 18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进展
- 19 现代神经肿瘤学研究新世纪十年进展
- 20 短暂性完全遗忘症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