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67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63/R
邮发代号: 6-18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1.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2. 利益冲突:作者应于投稿时告知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
3.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等基金项目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以“ ;”隔开后逐条列出。请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由厂商赞助的课题应在资金来源处注明。
4. 文题:力求简明、确切,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中文题名以不超过 20 个汉字为宜,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为读者所熟悉的缩略语等。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5. 作者署名:作者应是参与文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对全文内容负责,并能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应按参加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而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执笔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对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文后致谢,但亦应事先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作者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同时应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及其 Email 地址。作者单位如为一个单位以上,则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列于首位,其他作者单位名称列于第一作者单位之后,用“ ;”号隔开,作者姓名按顺序写在所属单位后之圆括号内。
6. 摘要:论著类稿件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必须包括研究背景(Background )或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 )、结果(Results )和结论(Conclusion )等 4 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应客观如实地反映文章原文,不得添加原文中所没有的内容。中文摘要以不超过 800 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英文摘要中应提供正式对外交流的英文单位名称。其他各类稿件均应附简要的中英文摘要,摘要内容要客观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中英文摘要内容要一致。
7. 关键词:论著类稿件均应标引 3 ~ 5 个关键词。关键词请尽量选取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 Index Medicus 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 )内所列的词。若最新版 MeSH 中尚无相应的词,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取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 MeSH 还原为全称。
8. 统计学方法
(1 )研究设计:要求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应写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写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叉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何种盲法措施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 4 项基本原则进行概要说明,尤其要说明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及影响。
( 2 )资料及结果的表达与描述: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 (P25, P75)] 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 20 ,要注意区分相对数构成比与率。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统计量具体值,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 值;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 95 %可信区间。
9. 医学名词:以 1989 年及其以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 1995 年版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使用商品名。
10. 图表: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以图(表)题,并配以英文图(表)题目。图(表)内容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说明性资料应以中英文对照格式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 t 值、 P 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应使表中每一列数据的单位相同,有效位数一致。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单张的原始图片(无箭头、无图号),以图形文件格式(.jpg)发送至编辑部(xdsjjbzz@263.net.cn),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附 Word版说明,并注明图号及图的上下方向。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大体标本照片务必在图内有尺度标记;病理图要求大小8 cm × 6 cm,分辨率300 dpi,以图形文件格式(.tif)发送至编辑部,并请另附 Word版注明染色方法和具体放大倍数。
11. 计量单位: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
12. 数字:执行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13. 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于正文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用圆括号注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一篇文章内缩略语一般不宜超过 5 个。不超过 4 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4. 参考文献:按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每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不得用“同上”或“ ibid” 表示。参考文献中的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均全部列出。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 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中英文双语形式著录时,文献序号后先列出完整的中文文献英译文,再列出中文文献。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大写,名用缩写形式,取每个字的首字母,大写。期刊名称以汉语拼音注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发文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损害15例临床分析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或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肺、心脏及胃肠道等.肺损害是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患者常见亦是严重的合并病变,可以其为首发症状或突出表现,临床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月,12年间收治的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合并肺损害患者15例的临......
作者:郑昆文;马莎;张金章;钟静玫 刊期: 2004- 04
-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又称亨廷顿舞蹈病或亨廷顿病(Huntingtondisease,H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早在1872年GeorgeHuntington即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并阐述了它的遗传形式.该病以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异常运动、精神异常、认知障碍三联征为主要临床特征.1983年亨廷顿病的致病基因首次通过连锁分析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近十年来随着......
作者:刘振国;王文安 刊期: 2007- 01
-
盐酸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周围神经损伤后可引起相应节段神经元死亡,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神经的再生及其功能的恢复.......
作者:苏建华;章莉萍;陈玉芳;唐金荣;肖杭;包德诚 刊期: 2006- 04
-
枕大孔区肿瘤临床分析
枕大孔肿瘤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我院自1992年4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枕大孔区肿瘤患者3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0.61%(30/4918),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26例,均获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尹绍雅;焦德让;唐一平;张国福;王宏;刘暌 刊期: 2005- 02
-
基底节区出血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出血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称引流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80例行引流术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早期康复组在引流术后2天、对照组在引流术后7天均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前、治疗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以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预后评估,同时统计两......
作者:周晓娜;石峰;陈鑫龙;张倩;郭凤娟;王继俭;李洪泉;巫嘉陵;卓杰 刊期: 2018- 12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研究背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系从猪脑中提取获得的神经细胞功能物质,参与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对血管源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神经元的恢复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可改善帕金森病行为障碍.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渐被发现,其中注射神经节苷脂后并发的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的病例较为少见,其临床特点和机制尚需进一步......
作者:蒋科;王学峰;曾可斌 刊期: 2013- 04
-
经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回顾分析30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感觉支部分切断术疗效.其结果显示,临床治愈率达98.66%(2863例)、有效0.55%(16例)、无效0.45%(13例)、复发0.35%(10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颅压综合征(1215例占40.50%),以及脑水肿(42例占1.40%)、脑出血(6例占0.20%)和缺血性卒中(2例占0.07%).微血管减压术仍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
作者:谢云杰;薛健;王翀;种衍军 刊期: 2014- 12
-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015年制定的《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为提高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信赖的依据.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和临床经验对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主要阐述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并对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解读,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三叉神经痛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作者:刘清军 刊期: 2018- 09
-
脑梗死药物临床应用成本-效果分析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的多发病,约占脑血管病的75%.其发病原因多由于颅内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使血管腔狭窄,终完全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其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及复发率都很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且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用于治疗这一疾病的费用也将随之增加;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脑卒中花去的费用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脑梗死占很大比例.......
作者:姜红;王景华;杜红坚;张玲 刊期: 2005- 02
-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PPTID)为中度恶性松果体间质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受累.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由弥漫性片状或分叶状排列、大小较为一致的轻至中度核异形性细胞组成,核分裂活性呈中低水平;偶有肿瘤组织显示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特征,当上述两种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存时即可归人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分类中.......
作者:阎晓玲 刊期: 2013- 04
动态资讯More >
- 1 高原地区中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
- 2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 3 序贯抗凝法治疗进展型脑卒中的临床评价
- 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 5 应重视可治性神经肌肉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6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前诊断
- 7 幕上小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 8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 9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10 应重视对感染性痴呆的诊断及防治
- 11 张力性气颅16例临床分析
- 12 女性生育特点对帕金森病的影响
- 13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脑电图与心电图分析及随访
- 14 以丘脑病变为影像学特征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 15 Creutzfeldt-Jakob病神经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16 尿激酶溶栓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 17 抗癫(癎)药物不良反应: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18 空肠弯曲菌Lulei株WaaF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19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附10例报告
- 20 脑血管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