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67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63/R

邮发代号: 6-18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介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本刊栏目设置
专论、小词典、血管搭桥术、消息、临床研究、读者·作者·编者、综述、病例报告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社征稿要求

  1.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2. 利益冲突:作者应于投稿时告知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

  3.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等基金项目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以“ ;”隔开后逐条列出。请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由厂商赞助的课题应在资金来源处注明。

  4. 文题:力求简明、确切,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中文题名以不超过 20 个汉字为宜,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为读者所熟悉的缩略语等。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5. 作者署名:作者应是参与文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对全文内容负责,并能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应按参加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而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执笔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对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文后致谢,但亦应事先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作者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同时应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及其 Email 地址。作者单位如为一个单位以上,则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列于首位,其他作者单位名称列于第一作者单位之后,用“ ;”号隔开,作者姓名按顺序写在所属单位后之圆括号内。

  6. 摘要:论著类稿件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必须包括研究背景(Background )或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 )、结果(Results )和结论(Conclusion )等 4 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应客观如实地反映文章原文,不得添加原文中所没有的内容。中文摘要以不超过 800 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英文摘要中应提供正式对外交流的英文单位名称。其他各类稿件均应附简要的中英文摘要,摘要内容要客观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中英文摘要内容要一致。

  7. 关键词:论著类稿件均应标引 3 ~ 5 个关键词。关键词请尽量选取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 Index Medicus 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 )内所列的词。若最新版 MeSH 中尚无相应的词,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取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 MeSH 还原为全称。

  8. 统计学方法

  (1 )研究设计:要求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应写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写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叉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何种盲法措施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 4 项基本原则进行概要说明,尤其要说明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及影响。

  ( 2 )资料及结果的表达与描述: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 (P25, P75)] 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 20 ,要注意区分相对数构成比与率。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统计量具体值,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 值;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 95 %可信区间。

  9. 医学名词:以 1989 年及其以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 1995 年版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使用商品名。

  10. 图表: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以图(表)题,并配以英文图(表)题目。图(表)内容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说明性资料应以中英文对照格式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 t 值、 P 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应使表中每一列数据的单位相同,有效位数一致。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单张的原始图片(无箭头、无图号),以图形文件格式(.jpg)发送至编辑部(xdsjjbzz@263.net.cn),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附 Word版说明,并注明图号及图的上下方向。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大体标本照片务必在图内有尺度标记;病理图要求大小8 cm × 6 cm,分辨率300 dpi,以图形文件格式(.tif)发送至编辑部,并请另附 Word版注明染色方法和具体放大倍数。

  11. 计量单位: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

  12. 数字:执行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13. 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于正文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用圆括号注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一篇文章内缩略语一般不宜超过 5 个。不超过 4 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4. 参考文献:按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每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不得用“同上”或“ ibid” 表示。参考文献中的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均全部列出。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 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中英文双语形式著录时,文献序号后先列出完整的中文文献英译文,再列出中文文献。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大写,名用缩写形式,取每个字的首字母,大写。期刊名称以汉语拼音注录。


期刊引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发文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往期文章
  • 恶性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

    血管生成,即从已存在的微血管系统中生成新的血管,在生理状态及肿瘤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生.在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过程在胚胎发育、胎儿出生后及女性生殖周期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血管生成亦是伤口充分愈合的重要因素.过去数年内,血管生成机制是研究的焦点,业已证实血管生成是由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所调控[1].......

    作者:Frey D;Czabanka M;Vajkoczy P;刘辉 刊期: 2008- 05

  • 进行性皮质下胶质细胞增生症:不应忽视的神经变性痴呆

    进行性皮质下胶质细胞增生症是临床少见的神经变性痴呆,病理学特点主要是额叶、颞叶等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临床表现为人格改变、进行性痴呆、构音障碍和肌阵挛等;头部MRI可见与神经胶质增生相关的T2WI高信号.由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尸体解剖.神经影像学与特征性病理改变相结合必将为进行性皮质下胶质细胞增生症的生前诊断带来希望.......

    作者:冯枫;张海峰;王鲁宁 刊期: 2017- 08

  • 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组、阿托伐他汀40mg/d组和黄连素0.40g(3次/d)+阿托伐他汀20mg/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

    作者:朱飞奇;陈略;朱瑾华 刊期: 2015- 01

  • 影响原发性脑干创伤预后的因素

    我院自1996年6月~2001年6月共收治原发性脑干创伤患者63例,占同期73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8.59%,其中死亡39例,占61.90%.笔者拟对影响原发性脑干创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陈志标;强伯新 刊期: 2002- 04

  •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脑膜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脑膜瘤、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7例脑膜瘤组织标本,WHOI级脑膜瘤57例(纤维型10例、脑膜皮型10例、过渡型10例,血管瘤型10例、砂粒体型10例和微囊型7例);WHOⅡ级和WHOⅢ级脑膜瘤各10例,血管外皮瘤10例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分析不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脑膜瘤标本上皮膜抗原(EMA......

    作者:申发燕;张声 刊期: 2010- 02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是利用在静磁场中位于不同分子结构中的氢质子所存在的共振频率差异即化学位移(chemicalshift)特性,用以辨别和检测不同的化合物.......

    作者:冯逢 刊期: 2011- 03

  • 肺动-静脉瘘致脑栓塞一例

    患者女性,43岁,主因突发言语障碍伴右侧肢体乏力1h,于2016年12月14日19:00入院.患者入院1h前(18:00)在正常行走过程中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跌倒、偏瘫,无法言语,但神志清楚,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吐白沫,左侧肢体未见明显异常,急诊至我院就诊,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于超急性期予以阿替普酶40mg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症状改善,遂收入院.......

    作者:许春燕;马英;朱飞奇 刊期: 2018- 12

  • 存在脊髓压迫症状的脊柱痛风石

    目的报告1例发生于胸椎的椎管内痛风石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与治疗要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36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伴麻木2个月、加重2周,胸椎MRI显示T9-10平面椎管内外沟通性占位性病变.手术分块全切除病变.冰冻病理学检查,纤维结缔组织内可见棕色线样结晶,局部累及骨组织,周围异物肉芽肿形成;棕色线样结晶于偏振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光性.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可见白......

    作者:李卓;王玮;付永娟;卢德宏 刊期: 2016- 11

  • Li-Fraumeni综合征

    目的总结1例以胶质母细胞瘤为临床表现的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33岁,以无明显诱因的左侧肢体抽搐发病,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交界区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病灶呈“花环”样强化征象,行右侧顶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切开右侧顶叶皮质2.50cn,其下即见肿瘤组织,呈椭圆形,大小约5cm×4cm×3cm,质地柔软,紫红色,边界清晰,血供丰富,分块全切除肿瘤.组......

    作者:张学斌;阎晓玲;金树梅;唐帆;韩竹语 刊期: 2018- 08

  • 颅内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与风险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颅内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方法以intracranialhemorrhages,intracerebralhemorrhages,brainhemorrhages,antiplatelet,restart,resumption等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SCO......

    作者:李倩;王海姣;朱丽娜;陈邓;谭戈;徐达;储珊珊;张宇;刘凌 刊期: 201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