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67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63/R
邮发代号: 6-18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731
- 国内刊号:12-1363/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服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诊疗经验。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外科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邻组织和器官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性疾病和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学及超声学等辅助检查的临床应用并综述介绍国内外最新成果等。
1.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2. 利益冲突:作者应于投稿时告知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
3.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等基金项目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以“ ;”隔开后逐条列出。请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由厂商赞助的课题应在资金来源处注明。
4. 文题:力求简明、确切,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中文题名以不超过 20 个汉字为宜,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为读者所熟悉的缩略语等。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5. 作者署名:作者应是参与文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对全文内容负责,并能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应按参加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而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执笔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对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文后致谢,但亦应事先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作者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同时应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及其 Email 地址。作者单位如为一个单位以上,则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列于首位,其他作者单位名称列于第一作者单位之后,用“ ;”号隔开,作者姓名按顺序写在所属单位后之圆括号内。
6. 摘要:论著类稿件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必须包括研究背景(Background )或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 )、结果(Results )和结论(Conclusion )等 4 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应客观如实地反映文章原文,不得添加原文中所没有的内容。中文摘要以不超过 800 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英文摘要中应提供正式对外交流的英文单位名称。其他各类稿件均应附简要的中英文摘要,摘要内容要客观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中英文摘要内容要一致。
7. 关键词:论著类稿件均应标引 3 ~ 5 个关键词。关键词请尽量选取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 Index Medicus 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 )内所列的词。若最新版 MeSH 中尚无相应的词,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取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 MeSH 还原为全称。
8. 统计学方法
(1 )研究设计:要求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应写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写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叉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何种盲法措施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 4 项基本原则进行概要说明,尤其要说明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及影响。
( 2 )资料及结果的表达与描述: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 (P25, P75)] 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 20 ,要注意区分相对数构成比与率。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统计量具体值,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 值;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 95 %可信区间。
9. 医学名词:以 1989 年及其以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 1995 年版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使用商品名。
10. 图表: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以图(表)题,并配以英文图(表)题目。图(表)内容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说明性资料应以中英文对照格式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 t 值、 P 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应使表中每一列数据的单位相同,有效位数一致。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单张的原始图片(无箭头、无图号),以图形文件格式(.jpg)发送至编辑部(xdsjjbzz@263.net.cn),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附 Word版说明,并注明图号及图的上下方向。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大体标本照片务必在图内有尺度标记;病理图要求大小8 cm × 6 cm,分辨率300 dpi,以图形文件格式(.tif)发送至编辑部,并请另附 Word版注明染色方法和具体放大倍数。
11. 计量单位: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
12. 数字:执行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13. 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于正文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用圆括号注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一篇文章内缩略语一般不宜超过 5 个。不超过 4 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4. 参考文献:按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每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不得用“同上”或“ ibid” 表示。参考文献中的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均全部列出。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 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中英文双语形式著录时,文献序号后先列出完整的中文文献英译文,再列出中文文献。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大写,名用缩写形式,取每个字的首字母,大写。期刊名称以汉语拼音注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发文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海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海藻氨酸致癫痫发作后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谷氨酸转运体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海藻氨酸组和对照组.海藻氨酸组30只大鼠均腹腔注射海藻氨酸10mg/kg,分别于注射后4h、24h、48h、5d和7d依据Racine制定的行为学标准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同时还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海马突触膜颗粒和海马组织切片对3氢-左旋-谷氨......
作者:吴伟;迟兆富;刘学伍;王慧煜;赵秀鹤;孙建英 刊期: 2004- 06
-
经远外侧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虚拟现实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比较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结构显露情况.方法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输入15例(30侧)尸头的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双侧颈静脉结节前缘和咽结节三点为标记点确定平面,平面以下斜坡区域为下斜坡,平面与斜坡相交曲线前缘为颅底显露标记点.枕髁关节面后缘和乳突尖部分别为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记点,采用直径1cm圆柱模拟手术路径,圆......
作者:汤可;赵亚群;周青;刘策 刊期: 2017- 12
-
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无力头痛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6岁.主因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无力6个月,发作性头痛2月余,于2013年8月16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2013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无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共发作10次,未予处理.2个月前(2013年5月27日)出现右眼黑影伴右侧头部闷痛,约4h后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力,持续12h后自行缓解,尺侧两手指轻度麻木.病程中无复视,无视力、视野改变.至当地医院就诊(2......
作者:郑博文;杨英麦;刘彩燕;高山;高晶;崔丽英 刊期: 2014- 04
-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vertebralartery、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stents、drug-elutingstents、selfexpandablemetallicstents,以及椎动脉、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支架、再狭窄、危险因素等中英文词汇,......
作者:郝方方;滕文慧;胡庆婷;付蕾;宫文韬;张贤军;王乃东;张勇 刊期: 2017- 12
-
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行为障碍(sleepbehaviordisorder,SBD)又称异睡症(parasomnias),系指睡眠或睡眠-觉醒转换时出现异常行为的一组疾病.按照1997年睡眠疾病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本组疾病包括觉醒障碍、睡眠-觉醒转换障碍、快速眼球转动(快速眼动)睡眠期相关的睡眠行为障碍及其他睡眠行为障碍等4类20余种......
作者:何荆贵;张熙;王鲁宁 刊期: 2006- 01
-
亚低温脑保护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发现应用冷敷的方法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作者:只达石 刊期: 2002- 03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融合术治疗17例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X线测量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前凸角、冠......
作者:吴浩;王曲;林彦达;张璨;菅凤增 刊期: 2016- 04
-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体会
我院自2003年8月-2006年9月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岩斜区脑脊液漏以及脑脊液鼻漏患者共56例,均获满意临床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6例患者,男34例,女22例;年龄12~67岁,平均36.90岁.......
作者:王少明;邓磊;吕连杰 刊期: 2007- 06
-
自发性多部位脑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自发性多部位脑出血(MICH)的临床特征.方法分别采取保守治疗、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30例自发性多部位脑出血和600例单一部位脑出血(SICH)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发病后3个月预后.结果与SICH组相比,MICH组患者高血压>5年(P=0.008)、糖尿病(P=0.024)、高胆固醇血症(P=0.050)和缺血性卒中(P=0.026)发生率均......
作者:常涛;满明昊;杨彦龙;李立宏 刊期: 2016- 01
-
经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尖部的虚拟现实解剖学研究
目的在虚拟现实解剖模型中量化比较经颞下入路与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尖部的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利用15例(30侧)尸头CT和MRI影像构建岩尖部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上分别选取颞骨颧突根部上缘和乳突尖部为经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记点,颅底上选择岩尖部为显露标记点,以开颅和显露标记点连线为轴线作圆柱模拟经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
作者:汤可;周敬安;周青;赵亚群;刘策 刊期: 2016- 07
动态资讯More >
- 1 视神经脊髓炎水通道蛋白4抗体分布特征及其与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 2 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 3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和参数调试体会
- 4 统计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的可重复性研究
- 5 硫酸镁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开放性临床研究
- 6 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幻听幻视
- 7 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 8 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睡眠障碍的循证治疗
- 9 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治疗
- 10 睡眠呼吸障碍对脑卒中发病和预后的影响与治疗
- 11 Meta分析应合理设置亚组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以准确解释结果
- 12 大鼠上矢状窦闭塞后磁共振影像及病理研究
- 13 发作性睡病猝倒发作视频-脑电图-肌电图监测与分析
- 14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疗效分析
- 15 原发性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
- 16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现状
- 17 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与治疗
- 18 Apollo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 19 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 20 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研究进展